【创业华农人】薛华:做全球农牧业第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10月的广州,暑气似乎还没有退却,30度的高温连同街道旁翻碗倒罐,杀蚊、消毒,预防登革热的横幅一道,展现出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热度。在广州番禺区天安科技园创新大厦二楼,记者见到了我校校友、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他略显严肃,但思维敏捷、谈吐亲切自然,交谈近1个小时,他抽了5支烟,伴随着屡屡烟雾的是他不断的思考。而在这之前,这位大老总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对母校,这样的采访算是一次例外。

薛华

我在华农钓鱼、摘果子

1970年,薛华出生在陕西汉中洋县的一个贫寒家庭。他说,那时大家都艰苦,没有去想将来能做多么大的事。从薛华记事起,他便有一个梦想:让山里的农民都有钱!

1988年,薛华考上我校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同班上部分同学一样,薛华当时并不十分看好这个专业。因为他是专业调剂来的,所以刚开始表现并不是非常积极。在华农,薛华自认为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比较贪玩,喜欢运动和思考的他最爱在南湖畔钓鱼。薛华记得,那时的水产学院一个年级只有3个班,整个学院也才300多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很近、很融洽。薛华回忆,班主任曹克驹教授经常带他们在寝室一起做饭,遇上节假日,不回家的同学直接到曹老师家里过节。薛华坦言:华农的老师对我们的学业、生活和人生道路等方面帮助非常大,是我们的引路人。同学们跟老师很亲密,那是真正的师徒关系

说到华农风景和学风时,薛华一改严肃的神态,嘴角露出了笑容。他说:那么好的环境,比较遗憾,我没有好好学!若干年后,薛华创办了海大集团,当年和他同龄的优秀同学后来很多都投奔了海大,成为了海大的元老

大三的毕业实习,薛华和同学们一道,去宜昌和嘉鱼实习,专门学习养苗与捕捞技术,那两次实习对我很重要,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了,他看清了什么是水产行业,怎么样进行水产人工养殖。

1992年,薛华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习鱼虾饲料与养殖,在薛华眼中,考研究生是因为学了养殖以后可以不用养鱼、不到野外工作。

华农是学习的地方!对于母校,薛华说了这样一句朴实的话。惦念华农是他一直的情愫。

薛华、李永强会见母校一行人

2012年,我校水产学院成立40周年,薛华专程赶回华农,并为院庆提供100万资助。带着感恩的心,他为水产学院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海大奖学金,迄今已经连续发放了16年。

借款、赊钱办厂,从18万到178个亿

1995年,薛华硕士毕业即被分配到广东农科院从事鱼虾饲料研究工作,原本稳定的工作在薛华看来却没什么发展前景。广东农科院没有水产养殖的研究方向,是偏门,在这里发展前景不好逼着我改行,最后选择创业这条路,薛华说到。

时值鸡饲料与猪饲料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湖北饲料业是全国的制高点,正大希望猪饲料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的巨头,水产饲料是一个薄弱环节,是全国比较窄的一个点,薛华抓住这个奋勇前行。

和当时的饲料巨头们相比,薛华起步晚、基础薄弱,唯有拼搏方有成就。为了壮大自身实力,薛华和同事们绞尽脑汁,没有资金就借款,没有周转就赊账,没有厂房就租赁,没有搅拌机就借,没有人才就挖墙脚薛华把一些自己国企、科研院所的同学们过来,筹集了18万资金开始办厂。

薛华的第一桶金,从简单的预混料开始。薛华说:不像现在,那时的创业没有什么机会成本,饲料行业空间很大,我的成功是机会好!然而,在机会好的条件下,薛华的思考是,事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改变。他认为,当时的饲料生产,无外乎都是搭配、混合的传统模式。薛华并没有走传统老路技术革新一直是海大自创业以来的基因,研究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推广,是水产规模生产的必由之路。长期从事水产营养研究的薛华有技术、有配方、有添加剂,凭借这些优势,他在这个行业逐渐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预混料规模化生产后,薛华决定开始研制饲料。为依托母校华农,薛华把第一个厂建在湖北嘉鱼县,偏安一隅,条件艰苦,年产10多万吨猪饲料。薛华自称只懂预混料,不懂猪饲料,一步一个脚印,跟正大们学,学来就用。

海大集团所获荣誉

1992年离开华农,到1998年创立海大集团,再到2000年之后的公司种种转型,薛华带领海大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创业的艰辛得到了回报,公开数据表明,2014年海大集团年产值178亿,产能480万吨,效益4个亿。

谈到成功,薛华认为,更多的是机会,碰巧学了水产这个专业,对这个专业有粗浅的认识而已。

我是水产人,我不投资房地产

海大的发展脉络清晰地说明,一个行业的发展,关键是

薛华认为,起初海大发展基本上是摸石头过河,靠着上个世纪90年代的创业机会与自身掌握的技术慢慢前行,成立了、站稳了、再活下去是海大草创初期的最强音。从对市场的认识逐渐加深到极为重视科研与人才、技术的三重培养,从最初的仅生产饲料到产、研一体化,海大在发展中自我蜕变。

海大集团总部

在湖北建厂做饲料是海大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2年,培育饲料业务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转型方式,在薛华看来,当时是在摸索前进,不在乎能否赚钱,而是探索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饲料这个东西。不断开拓相关新的领域,是海大的发展之路,在拓新中,能力得到了提升。

2002年到2006年,薛华带领海大在水产饲料上做得有声有色,口碑较好、形成了影响力,公司迅速发展。2006年在对行业理解和自身能力的评估基础上,薛华提出了比较清楚的发展脉络:上市!20091127日,海大集团A股成功上市发行。薛华坦言,从那时开始,海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在以前,挣一分钱就投资一分钱,而上市以后我们可以贷款100个亿,资金不是问题,薛华说。

薛华带领海大的转型很成功,但一直是在饲料行业里,没有出圈儿。曾有员工建议薛华投资近几年的赚钱行业——房地产!薛华回答很干脆:我是水产人,不做房地产!

未来海大的发展,薛华认为,主要是做好饲料的同时做好种苗技术,我们认为种苗是核心,不能依赖于欧美,我们在广东的一个原始森林里建立我们的生猪繁殖基地,绝对封闭,不允许外界病毒细菌感染。薛华还认为,服务是将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把经销商看着是战略合作伙伴,与农户建立服务营销模式是海大一直在尝试的道路。薛华经常说:与经销商喝酒吃饭已经过时,我们的关键是战略合作共赢;把饲料丢给农户已经太简单粗犷,我们要做的是走进猪舍、走上田坎,服务农民

薛华,科技创新人才

历数薛华带领海大的发展里程,不难梳理出来一些数据:2001年,淡水鱼料成为行业第二;2002年,海大水产预混料全国第一;2003年,对虾饲料行业第三;2004年膨化料生产,行业第一;2007年鸡饲料广东第一,鸭饲料广东第二;2014年,海大饲料业全国前五,全世界前15

谈及海大未来远景,薛华说:鸡饲料海大已经是全球第一,我们的目标是全球第一的农牧业公司!

农业即将进入发展黄金时期

薛华说,从过往的20年来看,中国农业的现状并不让人满意,学农的人总觉得有点自卑,辛苦,投入多,收入少,农民兄弟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但薛华话锋一转,提出:中国农业一定会从小农经济走向规模化和高度产业化。他认为,现在农村人都出来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农村面貌似乎不好,但必须清楚看到,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要吃饭,吃什么?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粮食产品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10-15年,中国农业就要进入这种新模式,薛华说,粮食产量要增加,要安全,疾病要得以控制,都得高度依赖于技术,掌握技术的,只能是有人才队伍的大企业,而不是传统的农民。人才何来?薛华认为,就是当代学农的大学生们,他认为,学农大学生大有作为。

薛华和他的员工

现在从事农业板块的人,从长远来看,价值一定会得到提升,中国农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薛华如是说。他认为,近几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钢铁、家电、服饰、电商冲击很大,可能黄金期已经过去了,甚至没落了,而农业永远是民生之本,大有可为。

薛华还是以水果为例,他说,原来以市场导向的传统营销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当下,人们更加关注水果的营养、品质、安全、品种,而产生水果的这些附加值,无疑要靠有知识的年轻一代。薛华说:中国消费能力现在很高,消费观念提升很快,传统意义的农民满足不了这些要求。因此他认为,学农的技术型大学生应该有一些战略的眼光,从长远看待自己的专业。

小农化的方式养猪,前几年效益好,一头猪赚200多,现在100多,经营不善的甚至亏本。但薛华的猪场却可以长期赚钱,对这一点,薛华认为,规模化是生存之道。他说:我养10万头猪,就20多个工人,高度集约化,1年稳赚2000。薛华认为,至少在广东,个体户养猪的人会越来越少,迟早会放弃这个行业,这对我们反而是一个机遇。

大学生创业,不能仅仅依靠机会

薛华有自己的创业观念,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意义深远但却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对这个行业至少认识和了解3-5年,甚至更多,薛华说。他认为,摆摊卖衣服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现阶段不是靠机会主义去赢得市场,而是技术、能力、管理、资金等一系列综合要素叠加的结果。对机会的理解,更多的应该解读为一种市场的敏锐把握,即做别人没有做的就是创业

热爱行业是创业成功的第一个关键词,薛华说,如果不喜欢,就应该早一点离开这个行业,因为创业很辛苦。在农业发展大潮中进步很大,海大靠着漫天飞舞的机会做了一点点事情,但中国农业经济板块的价值还没做出来,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大程度上是靠来取胜的,成功是出来的。

长期坚持在薛华认为尤为重要,创业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薛华说,或许三、五年根本看不到成绩,可能要干一辈子!

薛华分享创业经验

做企业需要某一些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管控能力等缺一不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只是功利地想得到回报,这样的简单创业并不可取。薛华认为,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现在创业空间有限,行业竞争力极大、机会极少,在当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团队意识也必不可少。

以水果为例,如果要卖水果,品种、市场、价格等各种因素都得考虑,每个行当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对行业没有深刻的理解,对消费者有适度的研究,即使卖水果也卖不好,卖好了也纯属个案

薛华认为,在大学四年更多的是世界观的形成,没有接触社会和市场,毕业即创业,盲目性很大,建议厚积而薄发,积累创业知识和技能,眼光放得更长远看待创业。

薛总打篮球,快、准、狠

在海大集团,薛华在员工中的威望很高,同事们愿意用学者型企业家企业发展战略家来形容这位极富思想的董事长。

海大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监李永强,我校86级毕业生,虽然大薛华两级,但他当年无条件追随薛华创业,他说自己欣赏薛华的掌舵风格,更欣赏薛华的战略眼光与务实包容的精神。

李永强说:董事长骨子里是一个读书人,他博览群书,对公司的发展有很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公司包容共赢的企业文化的提出,还是重视科研、注重社会公益等观点,都是薛华思考的结果。李永强说:我们有时意见不一样,但往往真理就掌握在他手里。

薛华在公司并不负责具体的工作,他把公司日常工作交给了李永强等管理层,自己只负责公司的顶层设计,做好宏观谋划。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和同事聊天,从普通员工到上层领导,120多家子公司、80个分厂的14000名员工在薛华心里是最重要的,他往往通过越级聊天的形式了解基层员工状态,在薛华看来,和员工共赢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公司员工甚至会不经意地收到薛华发的生日祝福短信。

低调是员工评价薛华的另一个词语。在海大总部行政和人力中心韩军超主任说:薛总很是低调,每次出差就一两个人,他喜欢独处,也不喜欢与媒体打交道。但涉及到公司发展的事和人,薛总毫不含糊,总会积极争取。今年上半年,薛华为公司争取了政府支持的4000万环保补贴,2012年国家海洋局补贴海大1500万中,薛华同样功不可没。

生活之余,薛华从未舍弃自己在华农养成的运动好习惯,每天晚上,薛总就会和公司的年轻人打篮球,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行政与人力中心文晓蕾说:薛总篮球打得很好,快、准、狠,3分球、主攻、后卫,都能驾轻就熟,一点也不含糊!文晓蕾还补充到,那不是员工让着他,而是他打篮球技术真是一流!在薛华的提议下,海大总部成立了篮球队,他还联合广东的饲料企业,连续组织了10多次农牧兄弟杯篮球赛,薛华与大家约定:谁赢谁下次再举办。

在员工眼里,薛总打球是运动减压,但在薛华看来,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薛华办公室书架上的鱼

后记:临近采访结束,记者让薛华给母校学生一两句寄语,薛华起身指着墙壁上的一副字念起来: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拍照、留念,刚要走出薛华办公室,,有一只金鱼雕塑,晶莹剔透,作奔腾状,栩栩如生……


(本文转自华农大微校园)

~~~~~~~~~~~~~~~~~~~~~~~~~~~~~~~

  •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分享给你的好友

  • 搜索微信号海大集团猪料部”即可关注

  •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