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变为搅拌器,拆出全新的自己-《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导语

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达到第四层境界了,恭喜你,这道理总算属于你了!


笔者|Mia

配图|网络



在六哥的知识管理训练营里,根据推荐买了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之后又在弗兰克写作课常听到秋叶老师的名字,可这本书硬是被拖到了现在才认真去读。




秋叶?何许人也?为什么要读他的书呢?他的这本书真的有用吗? 


什么本名张志,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学工处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这些头衔都不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他开创打造了“秋叶PPT”品牌,利用在线教育,组织一个小团队,不断打磨出深受职场白领和大学生青睐的PPT课程,在2014年就销售收入破百万。在这个知识付费时代,他是PPT领域的大神级人物,更是一年能读120-180本书的备受膜拜级人物。


别说120本,大多数人估计连10本20本都够呛。那么,到底要怎么读书?怎么读懂书?如何运用?这几个问题,便是《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要详细解答的。


在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之前,我曾看过很多别人的文章,多数人会和我一开始阅读时有一样的感觉:这根本是一本文不对题的“标题党”书籍,整书4/5的内容,都是秋叶老师的读书笔记,所以这根本就是一本读书笔记集锦。我理解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个标题,是会明确告知读者“高效读书”的详细步骤,并且会如封面介绍那般,给出明确的关于高效阅读的思考框架。然而,一篇篇拆书笔记,浇灭了我的热情。


但读到2/3时,我突然明白,其实秋叶老师就是用一篇篇的拆书笔记,来详细并且一次又一次演示他要告诉我们的高效读懂一本书的方法:拆开,并为己用。




为什么要拆书? 


秋叶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容器和搅拌器的观点:

如果只是看书,没有和其他行动结合,这样读书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容器,而不是搅拌器。容器的特点是只能装一点点东西,要进来新东西,就得扔掉一些旧东西,否则装不下。而搅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化为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


为什么很多人总说看多书看了就忘掉,没有感觉,等到再一次遇到的时候总觉得似曾相识,却又道不清说不明。其实,读书,尤其是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第一层和第二层就是我们所谓的读了,眼睛看了。真正要变成搅拌器,我觉得重点在于第三层和第四层。一个好的方法,你只是知道,却不运用,你永远也不会受益其中。只有去运用并且刻意练习,才会把这个知识点内化到你的思考框架中,再一次遇到就可以信手拈来。同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也许还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与创新,只有到了这样的境界,你读的书才没白费。


如何拆书?(秋叶老师在书中反复用到的知识点) 


几乎所有的拆书笔记,秋叶老师都运用了同样的框架:背景介绍+知识点介绍+扩展思考+互动练习


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大多数人看书时要么动眼不动手,要么动手不动脑。何为动眼不动手?即只是看着,脑子里觉得千万条信息扑面而来,收获巨大,实则没有吸收。就比如我在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只觉得干货满满,但不动手摘录,翻完一遍根本什么都记不住。


何为动手不动脑呢?这里就要提到秋叶老师拆书框架的扩展思考和互动练习。任何一个知识点,你只是看了,勾画了,它并不会被你长久地记住。只有通过拓展思考的方式,主动结合现实来思考,把读完的书中的一些理念,马上和现实进行印证,或者直接引入现实思考和行动。通过印证,不仅可以判断这些理念于你而言的实用性,还可以强化它们在你脑海中的印象。



拓展思考 


前面说到为了读懂,为了把自己变成搅拌器,所以要学会拆书。其实拆也是一个思考、反思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引申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比如工作

秋叶老师在书中提到了“长尾理论”,我立马想到了之前工作中为了运营而衍生出的长尾关键词,有的亚马逊卖家善于利用它们,把小众的产品打造成为自己公司的明星产品。在此我们不仅可以结合“长尾理论”来拆解这个小众市场的运营手法,还可以拆解竞争对手,他们是如何发现此类产品,如何设置长尾关键词,又是如何进行运营推广。拆解别人的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比如生活

秋叶老师一周内穿梭于深圳、武汉和上海,同时兼顾大学的课程,还为自己的PPT品牌写了两篇原创文章,并且落实了很多学校的工作,这么繁忙的节奏里,他还能有时间看电影看书玩游戏、微信答疑、兼顾家庭。他是如何进行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管理的?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可以参考?这些技巧和方法适合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吗?拆出别人的经验,结合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我也可以成为懒癌终结者。(其实秋叶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非常值得拆。)


比如学习

最近一直在练习科目二的考试项目,比较佩服我们的教练员。在很多教练沿用老的教学方法教学员进行操作的时候,他已经总结研究出了更好更容易记的新方法。相信他也经历了拆的过程,拆别的教练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创新。而在学习中的我,也不断去拆教练的方法,搞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当你拆明白了,步骤就牢牢记住了。


结语


回到开篇说的关于很多人觉得这本书就是读书笔记集锦,根本和标题“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不符的说法。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有些苛刻了。在我看来,秋叶老师身体力行地把高效读懂的方法一遍又一遍演示加深读者印象,同时还拓展出很多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框架、理念和模型。每一个点单独拿出来都会是一个实用技能,而总和起来表面上看起来杂乱,实则在重复巩固,刻意呈现的过程中倒逼读者进行刻意练习。干货很多,自己也做了很多需要再次思考的笔记,,不断咀嚼。 


-END-


持续行动,给自己多一种可能

微信ID:morepossibility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