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发布丨土壤与修复药剂自动混合一体化设备典型应用案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编 者 按  

     日前,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供各类企业、财政投资或产业技术资金、各类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公益、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用户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升级改造和投资时参考。

在科技部等部委指导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具体承担《目录》的项目筛选和编制工作。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目录》,我会配套编制了典型应用案例,将陆续在微信平台发布。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项目的申报材料,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盖章确认。


土壤与修复药剂自动混合一体化设备典型应用案例(一)

技术路线

      该设备由破碎筛分机、输送装置、计量装置、搅拌装置、药剂存储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污染土壤经破碎、筛分、除杂后进行自动计量;依据计量结果定量输送药剂,与土壤在搅拌混合系统中充分混合均匀。

主要指标

      设备处理能力20~160立方米/h,筛分系统下料粒径≤30mm,混合均匀性变异系数≤15%。

适用范围

      污染土壤与修复药剂固固混合、固液混合。

案例名称

      邵阳市“洋溪沟、龙须沟”两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案例概况

      业主单位:湖南创域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场地概况:洋溪沟、龙须沟原为当地农灌、雨水和溪水沟,由于历史原因,两条沟渠成了龙须塘区域众多工业企业(曾有60多家企业)的排污沟,目前洋溪沟、龙须沟水体、底泥污染严重,水体为劣V类,水体和底泥均出现NH3-N、COD以及As、Cr、Cd、Cu、Zn等重金属污染物以及酚类、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机污染物。

      污染特征:沟底泥重金属超过GB 15618-1995三级标准,主要污染因子有:Pb、Cd、Cr、Cu、Zn。6个底泥样品中有2个样品出现Pb超标,其中化纤厂边界底泥中Pb为3399.4mg/kg,超出GB 15618-1995三级标准5.8倍,支流汇合处及海纳兴业化工下游底泥分别出现Cr和Cu超标。除龙须沟源头处底泥以外,其他底泥中均出现Zn和Cd超标,且最大超标倍数都出现在龙须沟终点处,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3倍和8.5倍。

      项目规模:对邵阳市双清区龙须塘区域龙须沟及洋溪沟约11.22km河段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其中共11.79万立方米底泥治理工程,包括底泥干化、稳定化(有机、重金属污染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运送至邵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实施周期:210天。

      采用本装备的原因和优势条件:土壤修复一体化处理设备在功能集成、混合均匀性、效率、自动化水平和环保方面有突出优势:①设备集成度高:污染土壤破碎、筛分、计量、混合、出料、养护加水全过程集成;②处理能力强、成本低:每小时处理能力可达80~120立方米;③处理效果好:一次处理合格率100%,无返工现象。微机自动配料,计量精准,破碎筛分后土壤粒径≤30mm,双轴卧式土壤专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变异系数≤5%,通过调整反应时间、土壤湿度,确保反应充分、彻底与稳定化效果;④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控制,主控界面采用智能化动态3D显示,并根据客户需求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根据土壤污染物及污染程度的不同,能自动调节处理工艺,实现污染土壤修复的全过程控制;⑤可追溯性好:施工数据(如日处理量、药剂添加量)可实时存储、显示和打印,便于过程管控和数据追查;⑥环保:密封的管式螺旋输送机配药,避免扬尘及二次污染。

工艺流程

      根据场地污染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测量放线之后开始土壤挖掘,挖掘后的污染土壤运至处理车间暂存区域,然后通过装载设备将土壤装载至破碎筛分系统进行土壤杂质筛分和土壤破碎。筛分、破碎后的土壤经土壤输送系统运输至自动计量系统实时自动计量,同时根据该计量结果,药剂输送系统从药剂存储系统添加一定比例的药剂至药剂计量模块,计量完成后自动落入搅拌混合系统充分搅拌和混合,在该过程中,同时自动进行下一批待处理土壤的输送和计量。混合后的土壤由出料输送系统输送至临时堆放区域。在出料输送系统末端设计有自动加水单元,对混合后土壤根据设计比例喷洒一定量的水,然后由装载设备转场至养护区域进行堆放养护。最后将养护完毕的土壤进行回填或填埋场填埋处置。

主要工艺及设备参数

      产能80~120立方米/h;搅拌主机最大容量2.25立方米;生产模式:自动和手动;一次处理合格率100%;混合均匀性变异系数5%;土壤称量误差±1%;药剂称量误差±1%;筛分系统后,下料粒径≤30mm;装机容量170kW。

应用效果

      进入混合反应工序的土壤粒径在28mm以下,保证土壤和修复药剂的充分混合、反应。称重传感器精度高、温漂小、抗干扰能力强,土壤和药剂计量精度分别为0.9%和0.8%。设备生产效率高,按连续工作3h、处理污染土壤357t(密度约为1.4t/立方米)计,每小时处理能力85立方米/h。土壤和药剂混合充分均匀,实测处理后土壤中药剂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17%。一次性处理后,各批次抽样结果显示土壤污染物浸出值为铅0.1mg/L、镉0.005mg/L、砷0.0001mg/L,达到修复目标。

二次污染防治情况

      该装备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为粉尘排放。主要的粉尘控制措施有:①药剂输送模块采用全程封闭式结构;②在粉尘量大的位置进行喷雾除尘;③药剂计量斗的排尘口接入土壤计量斗。

投资费用

      土壤修复一体化处理设备,生产成本每台套约180万元,考虑安装、运输、调试、财务和管理等费用后,应用成本约250万元。

运行费用

      土壤修复一体化处理设备资源配备情况如下:ZL30F装载机1台,3t叉车1台,操作和维护人员3个。设备平均使用功率约130kW左右。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每方污染土壤修复的设备运行和维护成本在10元左右。

申报单位:湖南永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婷

联系电话:15387563707

传真:0731-83283033

电子信箱:ting.chen@yonker.com.cn

往期  精彩回顾

1 | 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典型应用案例(一)

2 | 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典型应用案例(二)

3 | 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典型应用案例(三)

4 | 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典型应用案例(四)

5 | 异位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典型应用案例(五)

6 | 原位气相抽提修复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六)    

7 | 多相抽提修复技术典型应用   (七)                 

8 | 类芬顿氧化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典型应用案例

9 | 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技术典型应用案例        

10 | 基于天然矿物混合材料的重金属污染场地稳定化技术

11 | 基于生物质灰复合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钝化/稳定化技术典型应用案例


(来源:技术部


(注:本文来自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有改动)

 免责声明:本条来自网络,属于转载文章,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