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美国多年后,华裔姑娘用370吨泥土为父亲再造了一个中国乡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本文转自公众号:一人一城

ID:yirenyicheng01


尘归尘,土归土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


- 美国 · 内布拉斯加 -







还记得2014年奥斯卡奖提名影片《内布拉斯加》中的那对父子吗?小城君在家里一个人独自看完这部片子,看的时候就在琢磨,如果是和老爸一起看,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电影中,酒鬼老爹深信自己中了百万美元大奖,坚持要从蒙大拿去内布拉斯加领奖,小儿子无奈带着父亲上路,父亲不为人知的往事也如同眼前绵延的公路,渐次展开……



在内布拉斯加,华裔女艺术家刘北立也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这样一份“礼物”。在移居美国9年之后,她用数百吨美国泥土为父亲再造了一个中国故乡:一幢黄泥小屋,与父亲当年在吉林农村居住的那幢,一模一样。当年,她就出生在那里。她说,这是她送给父母的礼物。


电影中,美国当地人的小屋是这样,

大多是由木材搭建的。

艺术家刘北立的小屋,

则是用泥土和干草建起来的。



这幢小房子是刘北立作为ArtFarm驻地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不告诉你这里是美国,你会不会恍如置身中国北方农村?茅草房顶、泥巴墙,门口一人高的野草、野花……就是记忆中童年的模样。


让我们从头来讲这个故事。

如果你对内布拉斯加并不熟悉,

那么先来看看电影剧照吧。

大片的旷野、无尽的草原,

漫长的公路。



2004年,作为Art Farm的驻地艺术家,刘北立第一次来到这片平原时,也是一样。荒凉、广阔,除了野草和破木头,什么都没有。内布拉斯加,该州的大部分历史都由农耕者和垦荒者创造。这让她想到了四十多年前,自己父母下乡插队的经历,也是自己小时候听他们讲了无数遍的往事。


当年父母离开城市,去吉林农村插队。在乡下,他们学着当地农民的样子,用黄泥、稻草建造了一所简陋的小房子。很快,女儿呱呱坠地,他们为她起名“北立”,她在东北乡下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岁月。




1995年,她移居美国。2001年起,她先后在田纳西大学纳克斯维尔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安那堡学院修读了艺术专业,现在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系副教授,一直都在进行自由艺术创作。


你可能不熟悉刘北立的作品,但你一定认识这个人。



杨丽萍,2015年她与刘北立合作,创作了舞剧《十面埋伏》。舞台上空,高悬一万把中式剪刀,剧终时这些剪刀砰然坠下,堆为一座坟茔,震撼人心,又意味深长。


这部舞剧令人印象深刻的舞美设计,

灵感就来自刘北立2011年的作品“补缮工程”。

刘北立坐在1500把剪刀组成的乌云下,

沉静自如地做着针线活儿。


这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如今的艺术家刘北立——虽然现在见诸媒体更多地被称呼为:Beili Liu,美国艺术评论界这样评价她的艺术创作:“简单物质却隐喻深刻。”她的作品总是你日常所见,看起来很普通,却又如此不同。


2013年的作品,《渴》。

她把一棵漆成纯白色的树,

“栽”进了奥斯汀的湖里。

是为了唤醒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011的德州大旱中,超过300万的树木死亡。


2008—2013年的作品《惑》。

灵感来自于中国传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展览的时候,

真的有老外观众在展厅求婚哎!


说回正题,刘北立进驻内布拉斯加开始建房时,正值夏季。马凯特的原野阳光明亮,植物茂密,就像她在中国东北度过的童年,一切野蛮生长。


主办方提供了370吨泥土给艺术家自由发挥。那个土堆堆起来超过5米高,两个月之后,这些美国大地上的泥土,将会变成一幢最传统的中国小屋。




在“小房子”建成之前,她创作了同系列的另一个作品“影屋”(Shadow house),也就是2D版的“小房子”。但想真正建成3D版的,还得问问当年的“工程师”:老爸。


父亲马上传授给她很多盖房子的知识,几乎是中国每一个农民都熟悉的基本经验,包括如何搭建框架、制作墙体、上梁、结顶。


这就是父亲亲手绘制的草图,重现了当年小屋的原样,还注上了一句:你盖这样的就可以了。




她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改进。她从三公里之外的Platte River运来了12吨沙子,干草是邻居牧场上的出产。一桶水,三铲子泥土,一铲子沙子,一把干草。扔进搅拌机之后,灌进特制的模具压制,一次可以制作四块泥砖。在林肯大学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只用了一个周末就打了400块砖。




但好景不长,很快她发现,内布拉斯加的夏季昼夜温差大,经过白天的暴晒,很多砖块都因为开裂报废了。志愿者离开之后,她开始一个人工作,平均一天只能做25块砖。为了保护这些娇贵的砖块,她搭起一个储藏砖块的架子,既能能够保证空气流通,又可以避免阳光直晒。


每天傍晚结束工作,她都要花上两个小时给砖块盖上塑料布,再根据白天阳光照射的情况调整砖块的位置。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揭开塑料布检查砖块,尤其是如果前一夜下过雨的话,更要看看放置了一夜的砖块们会不会因为过度潮湿受损。


房屋结构的设计来自最传统的中式民居,

在中国被称为“山墙”。


搭建房屋结构的木料有7.2米长,

是从当地的美式旧谷仓捡来的木板条。


在中国人眼里,

上梁的这一天特别重要。


这之后,就要将收集来的干草切割、捆扎,

再固定到一分为二的斜坡上,

用湿粘土和石灰砂浆将板条分层,成为屋顶。

就像中国北方农村的习惯一样,

她也给房间的墙壁糊上一层旧报纸。

、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

全都是关于中国的报道版面,

用来表现一个中国年轻艺术家如何在异国建构自己的生活。

每一块砖都是亲手砌上去的

小房子已经初具规模。

刘北立总共花了两个月建造这座小屋,

它只有一扇门、一扇窗,

坐北朝南,三米高,不到十平米。


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她每天天一亮就起床,走过挂满晨露的田野,在夏日的阳光下开始工作。用双手劳动,就是如此简单而美好。这让她禁不住想像父母当年在中国东北,是如何徒手建起他们自己的第一个家。


此后,刘北立还做过这一系列的另一件作品:《回响》。它外表看起来是一座普通的乡间小屋,内部却非常概念化。



石蜡组成的房屋轮廓,

阳光透过屋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影子,

如同等待破译的密码。

随着气温升高,

受热的蜡质融化掉落在地板上,

房子缓慢解体。

“简单物质却隐喻深刻”,

有人把艺术界的这句评价译为“深刻的日常”,

小城君更喜欢这一句。

人生短暂,物质也并非永存,

和这间融化的房子一样,

内布加斯拉的“父亲的小屋”,

大概过三四十年也将会重归尘土。


但在刘北立的心里,

将会永远记得在内布拉斯加的最后一天,

她坐在小屋门口,

看着月亮从旷野的地平线上升起。

晚上,她住进了亲手建的这座小房子。

躺在自己砌成的“炕”上,

就如同回到了中国北方的故乡。




萌系大叔 带你了解艺术

◆机构合作,广告刊登、项目合作、公号代运营请联系QQ:11660106

◆原创文章发布二天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处放置下方二维码图,违者必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