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六节 从技术革新角度解读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内涵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第六节 从技术革新角度解读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内涵

在大庆油田创业史中,曾将涌现过很多艰苦创业的故事,其实那也都是技术革新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些故事。

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在为石油而战的斗争中,发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也充分体现了大庆人既藐视困难、又重视困难的科学态度。

王进喜(1923-1970年)甘肃玉门人,全国劳动模范,1938年在玉门石油公司当学徒;1956年任油矿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1958年率领钻井队创造月进5000米纪录,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1960年春,率领“1205”钻井队到东北的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工作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被工人群众誉为“铁人”,1964年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全国;1969年4月参加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病逝。

1960年春,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王进喜既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在科技领域,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刻苦学习,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创出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们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们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我们现在进行的每一项生产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工作中一切条件都是现成的,都是什么困难也没有了。干工作,要求一切条件都齐备,要求从头至尾都顺顺当当,那是不切实际的。在客观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是坐等条件的好转,还是自己动手去创造条件?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是知难而进,还是畏缩不前?王铁人的回答是:只能干,不能等;坚决打上去,不能在困难面前退下来。这是工人阶级伟大的革命气概。

路要人去走,潜力要人去挖,窍门要人去找,办法要人去想,一切需要而又可能办到的事,无不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能性才会变成现实性;一切需要办的而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也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地创造条件,促使它一步步地实现,这就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可以说铁人是大庆第一代“革新达人”。

 

铁人王进喜

一、通过人拉肩扛解决钻机运输问题

1960年4月2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职工跑步15华里来到了车站,王进喜和工人们马上遇到了难题:车上是一车皮一车皮的几十吨重的钢铁大件,没有吊车、没有拖拉机,车下只有30几个西北汉子,怎么卸车,怎么搬运,怎么安装呢?

王进喜高喊:“我们37个人就是37部吊车,汽车不够,我们有手有脚有膀子,蚂蚁搬山也要搬。我们就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卸车搬运安装,早开钻。我们大家看看行不行?”“行!”全队异口同声道。“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说完,甩掉老羊皮袄,在地上抄起一根撬杠,推的推,拉的拉……棕绳把手勒出了血,肩膀被压得又肿又痛,可是谁都不在乎,许多人都脱掉了棉袄,只穿一件衬衣,大家脸上、身上全是汗水,热气腾腾。全队职工从2日早上7点一直干到3日凌晨,将60多吨重的井架全部运到萨55井井场。


                       人拉肩扛解决钻机运输问题

这时钻机安装的难题又摆在了1205队面前。队党支部当即召开会议决定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靠人拉肩扛高速安装钻机。队长王进喜在全队工作动员会上代表党支部向大家高声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样把钻机安装起来。我们国家现在有困难,千困难、万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我们石油工人是国家的主人,就得想办法把钻机安装起来。我们要干出样儿来给外国人看看!“王进喜的一席话说得大家精神大振,摩拳擦掌。大家以撬杠、大绳、木头、钢管为工具,人拉肩扛苦战3昼夜,巍峨的钻塔终于屹立到萨55井的场位上。

(铁人王进喜和队员们面临的难题是吊装机械不足,但是他们利用基本的杠杆原理,采用代用原则,通过撬杠、滚杠、大绳、木头、钢管等工具,构成了滚动搬运工具替代了机械吊装运输,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技术革新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机械装备不足的问题。)

二、端水开钻第一口井,解决打井用水难题

1205队所打的第一口井——萨55井就要开钻了。可是,没有输水管线,开钻用水怎么解决?王进喜立即召开全队动员大会,让大家想办法。会上他先问许万明:“开钻没有水怎么办? ”这个许万明,人称“小老虎”。聪明过人,脑子里全是点子。他想了想说:“用盆子端水打井!”他身边的姜如学听了一笑说:“你看见哪个国家用盆子端水打井?简直瞎胡闹。”王进喜接过话茬儿,斩钉截铁地说:“许万明的主意好,我们能人拉肩扛装钻机,就能用脸盆端水保开钻!明天我们就用盆子端水打井。”第二天,在王队长的带领下,有的端着盆子,有的拎着桶,有的手提茶壶,还有的拿着安全帽、灭火机外壳……大家排成了一条长龙,从井里端水,再倒进泥浆池中。自己挖的水井被端干了,老乡的水井也快被端干了。戴祝文急忙找到王进喜:“王队长,端干了老乡的水井,人家吃啥,牲口喝啥?”王队长指着西边说:“那我们就到那边水泡子端去。”井场西面一里多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水泡子,冻了一层厚厚的冰。于是大家破冰取水,一盆盆、一桶桶……一条浩浩荡荡的运水长龙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一天过去了,还是远远不够钻井用水。王进喜想,这样端水效果不大,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他和大家一商量,决定从水泡子到泥浆池挖一条水沟,从水泡子里端出水来再倒进水沟,让水流到泥浆池。大家很快挖好了一条小水沟,果然端水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用了四五天的时问,泥浆池就已经满了,总共约有40吨水,保证了钻井的需要。



(应用头脑风暴法,调动大家参与,集思广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替代法,利用能找到装水工具替代输水管道,用人力搬运解决管道输送问题;不断修改目标和措施,解决问题过程中需应对不断的情况变化,修正实施方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用身体代替搅拌机工作,解决钻井泥浆应急搅拌难题

1960年5月份,1205队按计划搬到了杨四屯打萨2589井。当井钻到700多米深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当时井场上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急忙召集大家集合想办法,有人提议用黄土和水泥压井。王进喜果断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大喊一声:“往泥浆里加水泥和土,干!”大家一鼓作气,几吨水泥和土很快被加到泥浆里。可是落入泥浆池的水泥和黄土很快都沉了底,水泥沉下去又把上水管头堵住了,没有搅拌机,泥浆溶合不好,井越喷越厉害。在此危急时刻,王进喜扔掉拐杖,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并不时钻入水下去清理上水管线的莲蓬头。紧跟着几个工人也纷纷跳入泥浆池。大家奋力划动搅拌,上水管线通畅了,泥浆比重升高了,用水泥、黄土配制的高比重泥浆经过两台高压泵的强力抽压,通过循环管线和钻杆强力注入地下,以巨大的压力往下压。把液柱一点点压了回去。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搏斗,终于制服了井喷。

(应用头脑风暴法,调动大家参与,集思广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紧急情况下下泥浆池用人身体搅拌泥浆,解决搅拌机替代问题;不断修改目标和措施,解决问题过程中需应对不断的情况变化,修正实施方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汽车穿“铁鞋”解决泥泞土路行驶问题

石油大会战一打响,就面临着重重困难,6月就下起连阴雨,十几天大雨不断,草原到处是积水,条条土路都是泥泞不堪。汽车一上路,轮胎在泥水里打滑,尽管车轮飞转,可就是不往前走,物资、器材根本运不上井场。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铁人组织大家献计献策,大搞革新。运输一中队二分队司机郑学书,开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找窍门,设计出了“汽车轮胎防滑铁鞋”。连夜画出图纸制成了第一套防滑“铁鞋”,经过试用效果比较好。运输处又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改进。这种“铁鞋”采用钢板制成并用螺丝固定。雨天“穿”上,晴天可以卸下,不磨损轮胎和钢圈,结构简单,防滑效能很高,确保了汽车畅通无阻地行驶在翻浆路和雨天的土路上。

(该技术革新适用于Triz理论第24条“中介”原则,把另一个容易分离的物体暂时附加给指定物体,用来改善或解决指定物体的缺陷。也就是说通过在柔性的轮胎表面安装硬质的金属防滑附件的方式解决轮胎在泥泞地面行驶困难的问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