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查多地谎报治理成果,黑臭水体治理陷入僵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谎报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特指城市建成区内,那些泛着黑色,散发着恶臭的水体。近年来,由于城市快速发展,以及一些老城区改造困难,一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污水未被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再加上垃圾入河,河里的底泥污染严重,导致水体出现黑臭现象。,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这项工作进展如何?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日前,。


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展开督查。首批督查组分10个组,历时15天,对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8个省区市的部分城市开展了督查工作。


   

:2017年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些城市上报的材料中也显示:这些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在2017年底都已经完成。但在督查中发现有些城市的实际整治情况与所报材料不符。


  

整治方案显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排涝河控源截污工程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但实际上,排涝河整治工程目前仍处于施工过程中,左岸永久性截污箱涵未完工,右岸已完工截污箱涵溢流口存在晴天污水溢流现象。全河河道底泥上翻严重,河道部分地点存在垃圾堆积现象。

  

广西南宁的亭子冲河,河段长度约4.5公里,是2017年3月首批国家挂牌督办整治的黑臭水体。2017年底,南宁市将其作为已完成黑臭整治的河流上报。5月8-22日期间,督查组多次对南宁市亭子冲河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亭子冲河存在治理工程未完工、控源截污措施不完善、污水未经处理直排进入水体,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督查组认为,亭子冲目前尚未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与上报情况不符。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在此前上海市提交给督查组的一份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黑臭整治河道的名录中,上海市宝山区的龚家沟位列其中,标注着已经完成整治,消除黑臭。但当督查组到达实地时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 河水泛着黑绿色,水面上气泡此起彼伏,气泡慢慢变大,从河水里冒出来,翻着黑色的污泥,水面变成一团黑色。

  

据专家介绍,这种现象叫鼓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体缺氧。

  

督察组到达上海后,对上海市建成区部分河流进行了巡查,发现一些河流存在黑臭现象,龚家沟是其中之一。这天,督查组成员沈秋实和周炳男又对这条河道进行了第二次复查。在河床边,有一个出水井,井盖上写着“污”字,污水一直往外冒,直接流进河里。水泥的底座已经被冲刷成黑色。

  

督查组的技术人员在这条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采集了水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从督查组和当地检测机构共同出具的检测报告来看,达到了黑臭水体标准。


  

这次督查的一大特点是群众全程参与,被督查地区的百姓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微博向督察组举报。在安徽芜湖市,督查组就接到群众举报,说芜湖市弋江区白马办事处周边,由于南区工业园区的污水污染了漳河水系,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接到举报后,安徽督查组马上对芜湖市漳河河道周边开展排查工作,发现举报地点附近有大面积黑臭水体。督查组沿着黑臭河道摸查,发现一个排涝站正往漳河直接排放黑臭水体。 现场取样检测结果显示,该水体呈墨黑色,COD(化学需氧量)达94mg/L,黑臭程度为重度黑臭。根据排放流速及下降水位幅度估计黑臭水体排放量约20万吨。

  

在这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第一轮督查中, 督查组以长江经济带为重点共督查了20个城市,870多个水体,现场督查发现不少水体在治理上还存在问题,有些问题是共性问题:

  

一是少数地方没有按期完成任务;

  

二是有一些地方用河道治污,这是存在方向上的偏差的,河道不应当承担治污任务,污染还应该是谁污染谁治理,在岸上扎扎实实开展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很多地方收集污水采取的是合流的办法,而不是雨污分流,这样在多雨的地方一下雨就造成了污水直排环境问题,污水溢流。

  

对本次督查发现的这些问题,生态环境部将会交办有关地方进行整改,督促各地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治理。


  

除了发现问题,本次督查也发现了一些地方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方面的好的做法。比如中扬湖河是上海市高新园区里的一条河流。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绿树倒映在水里,水底是生态植被,黑天鹅在水面上嬉戏。可就在十年前,这里还是脏乱不堪的臭水沟,各种垃圾粪便随意丢弃倾倒在河里,导致河道常年黑臭,淤积现象严重,散发着熏天的臭气。消除黑臭水体的第一个关键是控源截污,截断污染源,这里的做法就是在河道周边铺设了污水管网收集污水,防止外来的各种污水、污染物进入河道。同时,通过清淤和打捞等措施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生物残体等固态污染物,实现内源污染的控制。


  

消除黑臭只是第一步,相关单位又对中扬湖实施了种植水生植物和机械环水、曝气增氧相结合的水质深化治理工程,彻底改善了中扬湖河道的水质。

  

这两年,河道两岸景观又一次升级改建,打造了许多靓丽的绿化景观和亲水平台。这里变成了闸北区老百姓最喜欢的景观河道。

  

那考河是南宁邕江的支流之一,去年,那考河药用植物园段河道还有40个污水直排口,上游养殖企业、沿线村庄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进河道,河水黑臭严重。

  

控源截污,是那考河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措施之一。通过在河道上游新建污水处理站,把污水从源头截住进行净化处理,再把处理完的净水放回到河道,那考河实现了河道由黑臭到景观的转变。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湿地公园。

  

目前,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督查仍在进行中。已完成整治的河道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肯定和好评。

  

城市里的水治理好了,这座城就多了几分灵气和风景,百姓休闲活动也能多个去处,治理不好,黑臭水体令人掩鼻而行,风景变成了煞风景,令人惋惜。但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一项复杂工程,一方面污染物的来源多头,涉及的管理部门也多头;另一方面,治理从截污到疏浚到水质提升,有多个环节,既要投入,也要管理,还要有技术支撑,不可能一蹴而就。督查整改的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碧水才会有保证,群众才会满意。

黑臭水体治理存在的问题


1、污染源治理与生态治理不同步

       

大部分河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沿线点源和面源的排入。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时,有些设计往往只关注生态措施的应用,而对引起水质恶化的源头未采取措施,污染源治理与生态治理不同步,治标而不治本,采用再多的治理措施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水质仍会继续下降,水生动植物难以存活,生态系统无法在此环境下构建成功,强化净化措施的作用有限且费用较高,无法体现河道生态治理的精神和目标。


因此,在设计时应分析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并对主要污染源采取截流纳管、就地处理、沟渠净化、湿地净化等措施,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量后再开展生态治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不重视河道的流通问题

      

 “流水不腐”体现了流动水体的净化能力及水质维持能力。但是,有些设计不重视河道的流通问题,对断头浜或者不流通的水体,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生态护岸、植物构建、强化净化等生态措施,以期达到水质改善的目标。这些措施可能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其稳定性不能保证,且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运行费用高。


强力造流曝气机,超大流量循环活水


故设计时应积极探寻水体流动的方案,如水系沟通,利用涵管、新开挖沟渠等连通水系;水体循环,采用循环泵、搅拌机等改善水体流态,将水体循环流动起来;合理调度,利用外河水位差使水体流动,充分利用流水的自净能力及水质维持能力改善水质。


3、过度强调陆域景观设计


陆域景观能充分展现河道的治理效果,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水生态系统位于水下,肉眼难以判别其水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好坏,也无法判定水质改善程度。所以,有些设计过度强调陆域景观设计,将生态治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陆域景观的建设,将陆域绿化带设计的主题鲜明,美仑美奂,而忽视水下生态的构建,本末倒置,偏离了河道生态治理的总目标。


我们是在治河,还是在搞绿化?


我们要认识到陆域景观园林化和景观化并不意味着生态化,思想要从“注重景观”转变到“生态与景观并重”,加强陆域及水域生态理念的体现,特别是要发挥陆域绿化的生态拦截缓冲功能。


4、河道本底调查不全面


传统的河道治理本底调查主要收集水文、泥沙、地质、规划、征地移民、地形等方面的资料。河道生态治理除以上资料外,还需要对河道的污染源、水质、水生态、底泥、陆域植物群落、水工构筑物调度运行等资料进行收集,必要时还需对水质,水生态、底泥等开展补充监测和调查。目前,大部分河道生态治理时很少对河道本底进行全面调查,至多收集水质方面的资料,对其余资料收集较少,或者收集不到相关的资料,而补充调查费用较高,建设方不愿意承担。


因此,河道本底资料不全面,很难对河道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诊断,无法说明生态系统受损及缺失的主导原因,则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好的生态治理方案。


5、忽视其他生境的构建


目前,从事河道生态治理的设计单位大部分是水利行业的,许多单位尚未配套生态、环境专业方向,或者有从事生态、环境设计的人员,对河道生态治理内涵理解不够深刻,部分设计人员认为河道设置了生态型护岸就是进行了生态治理,配上植物治理后就是生态河道了,其他的均按照规划断面进行设计,忽视其他生境的构建。


有没有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们知道河道生境包含平面形态、断面形式、护岸材料、河底生境等,这些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连续而多样的生境基底,为水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生态护岸只是河道生境构建的一部分,重视它的建设而忽视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生境的构建,达不到生境多样的目标,水生动植物生存仍会受到较大限制,制约了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构建。


6、不根据水质随意配置水生植物


相邻河道的水质及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受入河污染源不同、河底地形各异及人类干扰等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有些设计人员对于同一个地区内的河道,不管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不考虑其水质、水生态现状的差异和对现有植物的保留及保护,配置的水生植物基本是一致的,无针对性的配置水生植物,无法体现河道生态治理的特点,不利于植物群落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构建。


这样满河布置,合适吗?


7、完全排斥使用硬质挡墙

       

传统河道治理中硬质挡墙的使用,阻隔了水陆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交换,从生态角度讲弊端较大。但是,硬质挡墙结构安全性好,占地面积小,优势也很突出。河道生态治理是在确保防洪安全性的前提下实施生态措施的,防洪是河道的基本功能,护岸结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


河道生态治理中如遇到河道窄、过流量大的河段,为了确保护岸安全,无须完全排斥硬质材料,可适当使用硬质挡墙或硬质材料与生态材料组合而成的挡墙结构。同时在局部河段设置生态补偿区,适当放宽河道,采用亲水性好的生态型材料建设护岸,使该段河道的水陆物质能量交换集中在该区内予以补偿。

如何有效治理黑臭水体?

在广东省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保专项督查的督查组组长、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给出治理思路,张波表示,流域治污要坚持一“减”一“增”的治污思路,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环境容量。


减少污染排放:


首先要以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发展,通过提高标准、严格执法,推动企业落实责任、加强治理、转型升级,推动地方调整产业机构、优化布局、绿色发展;


二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回用,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推进雨污分流;


三要积极减少垃圾排放,积极治理农业养殖污染。在依法划定禁养区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利用畜禽养殖粪便。


增加环境容量:


采取环境生态修复方式增加环境容量,在增加环境容量举措中,重点要做好河道的生态恢复,想方设法恢复河涌植被,不要随意清淤,在区域重要流域湖泊积极建立生态缓冲带,大力加强湿地建设。



转载:环保新课堂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