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施工过程中,搅拌站如何参与才能减少由于施工不规范而造成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编者按:在建筑物的施工、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弄得不好会出现裂缝。按危害大小,混凝土的裂缝可分为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两类。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防止无害裂缝发展成有害裂缝,能够大大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由于劳动力的紧缺及工程施工工人的技术素质较低,大部分的裂缝是由于施工操作不当造成的。那么在施工这一阶段,如何做才能有效避免商品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商混搅拌站如何参与,才能有效减少由于施工不规范而最终造成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大家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张启伟 (南通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

顾芹(南通金隆混凝土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混凝土使用越来越广泛,商品混凝土专业化生产,技术力量较强,生产速度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经常发生工地混凝土裂缝质量问题,施工单位与商品混凝土公司之间就会产生质量经济纠纷。施工单位经常会讲,他们干了几十年自拌混凝土从来不开裂,为什么用商品混凝土就会开裂,肯定是商品混凝土有什么质量问题。商品混凝土公司人肯定讲一天生产几百方同配比的混凝土,别的施工单位就没有发现裂缝,说明混凝土质量没有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开裂呢?特别是在施工这一环节,笔者分几种施工部位来分析一下:

 

1 商品混凝土路面

(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20±30)mm,施工单位工人为了图省事,就会私自加水提高混凝土流动性。但是现场乱加水使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凝结时间不一致,收缩不一致,从而容易裂缝。所以混凝土施工在现场不能随便加水。

 

(2)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里都会掺用外加剂,特别是夏天,外加剂里缓凝剂成份较多,混凝土浇到路面上,初步整平后,由于混凝土表面风吹太阳晒,表面快速失水,形成一个封闭的表面层。路面中下部混凝土的水出不来,所以形成表面硬内部软,俗称“盖被子”现象。这时磨光机上去收光,就会出现大量的裂缝,施工单位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就会打电话到商品混凝土公司,说混凝土有质量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提前用塑料彩条布覆盖混凝土,或者真空吸水。提前覆盖就是混凝土初步整平后,就用彩条塑料布全部覆盖,等混凝土内部的水泌出一部分到表面上来,等有一定的强度然后再打磨,收光后再覆盖保湿保养。

 

(3)大型的路面,特别是抗折 5.0MPa 的,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太阳暴晒,一般选择夜间施工较好。

 

(4)把握好切缝时间,不能等混凝土强度很高时再切缝,这样容易被混凝土硬化时产生的应力和温差应力拉断裂。一般根据经验,用手指甲划一下,稍有痕迹就可以切缝了,不能教条,非要等 24h 或者 48h,一定要根据气温、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时切缝。

 

2 预制桥梁(先张法)

先张法预制桥梁上表面、倒角,侧面板是不允许有裂缝的。

 

(1)先张法预制桥梁,C50 的较多,而且先张法生产工艺对构件的早期强度要求高,七天内基本上要达到 100%,那么就意味着胶凝材料用量多。所以在施工时坍落度不能太大,太大的坍落度混凝土振捣后表面浮浆多,上表面很容易开裂。

 

(2)混凝土浇筑好后,在梁的上表面要拉毛处理。拉毛处理的目的是初凝后保湿养护水份不易挥发,这样能保证混凝土表面不脱水,可有效的防止裂缝。

 

(3)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等梁的上表面初凝后开始保湿保养。用自来水管放在梁的上表面,水龙头开的很小,目测有水流出即可。水龙头下面垫一个麻袋类的东西,防止流水破坏上表面影响外观质量。同时在桥梁的气囊拉出后,在梁的内腔下面两头用砂浆砌 10cm 高度的坝,然后在内部充水养护,使整个桥梁的内腔有水气,防止裂缝的产生。

 

(4)保温保养:C50 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升温很快,特别在冬天,为了早期强度的发挥,必须利用好早期水化热,在保湿保养做好后就开始做保温保养。先用一层塑料薄膜把整个桥梁严密地覆盖包好,特别是梁的两个端头上要封好,不能通风漏气。然后再用保温棉(市场上的黑心棉被)全面做好保温。最后再用塑料薄膜全面覆盖包严,防止下雨和风吹。这样能保证整个桥梁的温度均匀稳定,不产生任何温度梯度,防止温差裂缝。

 

3 墙板

墙板施工时,坍落度不能过大,现场不能随便加水,在墙板浇筑过程中,不能一次性浇满,一定要分两次到三次浇完,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裂缝。拆模板时要注意模板螺栓对面同时割断,防止单面割断然后产生应力使混凝土开裂。

 

4 楼面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是施工单位与商品混凝土公司经常遇到的头痛问题,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如果当时没有发现混凝土裂缝,没有进行维修,那么这套房子一旦卖出去到业主手上,将会带来很多麻烦。为减少楼板开裂必须做到以下措施:

 

4.1 施工前

施工前,商品混凝土公司生产技术人员应和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以及对施工进度、发货进度、泵送方式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工地所需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大小、发货速度。防止施工现场搅拌车过多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现场也不能断料而使混凝土产生冷缝。

 

4.2 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中:(1)严格控制混凝土进场入泵坍落度,确保每车混凝土坍落度稳定在合理的范围里,严禁现场工人乱加水。(2)注意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过振、欠振和漏振,严禁振动棒碰到钢筋。(3)楼面浇好初步整平收光后,立刻用很薄的塑料膜覆盖,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开裂。

 

4.3 施工后

(1)做好保湿保温养护。(2)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当施工时的荷载效应比正常使用的荷载效应更为不利时,应对构件的承载能力、刚交进行核算,必要时应在下方设置临时支撑,当上一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模板和支撑不 得拆除。


避免商品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施工控制

蒋贤龙1,李建伟1,包宾1,朱祥龙2


[摘 要] 本文通过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到强化混凝土养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筑、施工过程重点工序控制、信息化施工、养护与温控监测等方面保证措施,从而达到有效地避免了混凝土结构出现有害裂缝产生和发展,使基础底板顺利完成,并能达到相关的质量验收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有害裂缝 ; 施工控制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各地迅猛发展,地下室结构也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由于地下室结构多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平面尺寸大大超过规范允许的不设缝的最大限制长度,但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上的限制一般不允许设置伸缩缝,而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缝及混凝土本身收缩的特性,当结构长度超过一定限值或结构温差变化较大,结构收缩或膨胀变形在结构内引起的内力的变化,引起混凝土变形而产生裂缝的防控问题更为突出。有害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的裂缝,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产生,必须从控制凝土配合比设计、养护与温控监测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生产管理用房工程,主体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12971.7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6062.24m2、地下建筑面积 6879.55m2),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 2 幢四层。基础为梁板式筏板基础,长 135.2m,宽 50.4m,采用 650 厚 C40P6 商品混凝土,设计使用寿命为 50 年,属于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范畴,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底板不设后浇带,在底板横向 ⑥、⑩ 轴、纵向 ○F 轴处设置 2m 宽的后浇膨胀加强带,采用 C45 抗渗 P6 混凝土,底板所以其浇筑混凝土浇筑 14d 后可浇筑后浇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两边用钢丝网隔离 C40 抗渗 P6、C45 抗渗 P6 混凝土两种不同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

 

由于该工程为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时如果控制不好,极易产生有害裂缝,造成结构破坏,影响混凝土使用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房屋的正常施工,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整体性,水密性和耐久,确保混凝土不出现有害裂缝,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商品混凝土裂缝施工的保证措施

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关键点是控制有害裂缝。众多工程实例证明,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的主要是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引起的,所以采用适当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温度变化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就可避免出现有害裂缝。为使整个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处在可控、能控并受控状态,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依据“项目的质量计划”,对施工环境进行扫描,对未来施工进行分析演绎,确定了以达到“金华市双龙杯”优质工程为目标,必须从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安排、施工过程重点工序控制、信息化施工、强化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全面考虑,并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保证措施。

 

2.1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裂缝危害

 随着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技术也在向功能型和智能型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参建的技术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充分认识裂缝产生的危害,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组成、各种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新工艺新过程的学习了解,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针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确保每个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到“应知应会”,对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施工措施,与施工班组研究讨论,依据“抗放兼备”的精神,把整个基础按照后浇带划分为 3 个流水段,这种做法既有利用组织施工,又有利于释放应力;在结构应力集中的区域和易裂的边缘部位提高配筋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严格验收程序,上道工序合格后方能开始下道工序,确保每道工序受控;共同努力实现控制质量目标,有效地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2.2 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处理好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当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在结构设计中合理配置构造钢筋,防止裂缝的产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前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混凝土工人在浇筑时,对裂缝容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3 注重商品混凝土原材料选料控制裂缝

商品混凝土生产应该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并建议对商品混凝土厂家的原材料复试也要实行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特别是砂石的含水量和含泥量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本身的质量稳定,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在拌合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执行;有条件时选用 5~40mm 粒径的优化级配石,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强度较高的水泥能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裂。外加剂选用减水率较高的高效减水剂以及性能优越的膨胀剂,泵送混凝土还须掺入缓凝剂,最好选用复合型外加剂,既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又方便施工;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以减少用水量,从而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可改善混凝土的特性,提高可泵性,降低水化热,增加密实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4 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

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不会产生有害裂缝。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配合比,是预防和控制有害裂缝产生的前提与基础。

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拉应力的直接原因,因此在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时,首要任务是减少水泥用量和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其次是尽量减少用水量,控制收缩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当每增加 10kg 水泥时,其水化热使混凝土升1℃; 28d 龄期时,水泥的实际利用率仅为 60%~70%,分析发现 30%~40% 的水泥仅起填充作用,不仅不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而且带来产生裂缝的风险。因此,本工程在设计配合比时,采用了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尽量减少用量,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矿粉和减水剂。使混凝土的致密性提高,抗渗性和耐久性增加;在减少用水的情况下,增加混凝土的黏度,使坍落度控制在170mm 左右,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选用粒径大且拌合后致密的骨料,能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性,因此,根据图纸钢筋的布置,选用 5~31.5mm 连级配的石子和 2.8~3.2mm 的中粗砂。


(1)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 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 GB/T 14902-2003《预拌混凝土》。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要考虑运输、泵送等因素。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应该考虑适宜的坍落度、适宜的砂率、适宜的外加掺合料,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量膨胀来补偿其产生的收缩。


(2)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灰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度、高韧性、低热和高抗拉的抗裂混凝土。


(3)严格控制水灰比。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种种原因,预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到现场后不能顺利泵送(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小),有的现场操作工人往搅拌运输车内加水,以达到能泵送的目的,易造成混凝土裂缝,必须严格禁止。水灰比的降低,将会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抗裂性能;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砂用量,提高石子用量。


2.5 重视施工技术优化、加强施工过程重点工序质量控制

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最关键加强施工技术优化,规范混凝土施工质量细节,根据工程结构特点、不同强度等级、部位等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编制行之有效、切合实际、施工方便的预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技术保证措施等专项方案。充分考虑混凝土浇筑位置、施工顺序、分层厚度等因素,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定岗定位,明确分工和责任,建立奖罚制度,并严格按专项施工技术专项方案、施工规范要求精心施工。


(1)钢筋绑扎、模板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均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国家施工规范规定、工艺标准及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并切实认真控制。


(2)钢筋质量工序控制。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要准确,内外层钢筋之间的拉钩可改进成方箍加以支撑,纵横向筋采取绑扎,每个交叉点都应绑扣,绑扣不要在一个方向,不要超出规范规定;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3)模板质量工序控制。确保模板工程的刚度、稳定性,拼缝严密,加固可靠,定位准确。模板构造要合理,在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撑保证牢固可靠并保持模板湿润,并保证拆模时,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以防止模板各构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4)根据现场的实际认真科学合理的编制浇筑和泵送混凝土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科学确定浇筑顺序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份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达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搅拌时间由试验确实。


2.6  混凝土振捣采用进行“三次振捣、多次抹面”切实可行的施工新工艺浇筑作业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体积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好坏,它是控制有害裂缝产生的关键。


(1)浇筑前,先用水润滑管壁,然后采用相同配合比的去石水泥砂浆试泵,确保混凝土顺利通行;正式泵送混凝土时,先用慢速泵送,待混凝土到达工作面后再以正常的速度泵送。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料斗内混凝土应保持在缸口上 100mm 到料斗下 150mm,严格控制时间间隔≤20min,若出现意外情况,则每 5min 正转 3~5 个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避免管内混凝土泌水离析和堵管。

 

(2)采用切实可行的浇筑施工工艺。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待每层达到预定高度后略作停歇,静止 2~3h 后混凝土完成相当部分早期沉缩、及散发了大量的早期水化热,此时再集中覆盖下一层混凝土,并于两层混凝土之间进行二次振捣,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故浇筑结束后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缝。

 

(3)采用“三次振捣和多次抹面”新工艺。根据商品混凝土的特点,配合做好三次振捣和多次抹面,让塑性沉降裂缝和干缩裂缝及时得到愈合,可以预防又可消除混凝土塑性裂缝,还可以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透能力。商品混凝土由于采用搅拌车运送、泵送浇捣,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凝结时间比较长。一般混凝土初凝时间都在 10 小时以上,甚至更长。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混凝土掺了高效缓凝减水剂后,表面被太阳曝晒,水分蒸发很快,表面形成一层几毫米厚“被子”,看上去混凝土好像已凝结,实际上内部还远未达到初凝,甚至还能流动。用贯入阻力仪测定掺了高效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砂浆在太阳直晒之下的凝结时间,结果初凝时间都在 12~16 小时。这样的混凝土若不进行三次振捣和多次抹面,混凝土表面不可避免会出现裂缝。开始裂缝是浅表的、窄细的,若不及时处理,裂缝就会扩展,由于应力集中,最终的裂缝很可能是贯穿性的。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 50mm 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 400mm 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和浇筑至设计标高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进行多次抹压,排除混凝土在浇注振捣过程中的泌水,以增加混凝土表面密度,杜绝混凝土表面裂缝。

 

2.7 降低原材料的温度、严格控制浇坍落度和入模温度

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及浇注混凝土温度是降低温度应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首先必须重视水泥的温度,其次降低砂、石和水的温度,在拌合混凝土时,采取用水将碎石冷却、洒水降温的方法,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自来水可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严格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来说混凝土坍落度越大,其单方水泥用量 、用水量或外加剂用量也越大,混凝土的自身收缩率往往也会增大。同时大坍落度的混凝土在施工时易产生离析泌水,造成结构混凝土质量不均匀,使得混凝土的干缩增大并产生不均匀的变形裂纹。因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每车混凝土坍落度在200mm 以内。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严禁往搅拌罐内任意加水,炎热季节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最好选在春秋季施工,以降低入模温度,即使在夏季施工最好采取宜用湿罩布、湿草袋等遮盖混凝土输送管,避免阳光直射,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严寒季节施工,宜用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受冻,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8 加强信息化施工,采用测温法实行温控

在浇筑前安装好温度监测器,以便做好测温工作,测温工作由技术部门指导,生产安排专人进行,做好详细的测温记录。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温度监控,为了能直接观察到其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温控措施。采用预埋测温管,按 100m2/点均匀梅花状布置,并顺序编号,为了观察不同高度,商品混凝土在不同时间的温差,每一测温点位均设 3 个测温管,在沿底板垂直方向,底板上下表面及中间部位处各设一个测温管留在外面部分长 5cm 测温管用一端封闭 Φ45 薄壁钢管做成, 要求测温管封闭密实,不得渗漏水,测温管焊接在底板钢筋上,管口用保温材料塞住,测温时将插入测温管中,并立即加以覆盖,以免受外界气温影响,测温仪探头应在测温孔中留置3~5min,当温度显示值不再跳动,迅速记下温度值,测温后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原样覆盖好,底板测温结束后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灌注测温孔,入模温度每班 ≥4 次,浇筑完成后,采用自动监测系统收集数据,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峰值一般在 3~5d,以后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在前 5d 每天 2h 记录 1 次,5~10d 每 4h 记录 1 次,10d 后每 6h 记录 1 次,当达到安全温度,即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大气温度与混凝土中心温度的温差 ≤25℃ 时停止测温。随时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使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出现。

 

根据所测得的温度数据,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及时控制保温材料的数量,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混凝土标养试件强度达到要求。根据现场检测,硬化混凝土底板没有出现有害裂缝,达到预期目标。

 

2.9 加强后期保温保湿养护是控制裂缝出现的关键

本工程采用“塑料薄膜+草垫被”的养护方法,派专人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有充分的水分。商品混凝土养护最好采用随搓平板面随苫盖塑料薄膜的新工艺,即当混凝土浇筑一段后,先用振动棒振实混凝土,然后找平板面并用木搓板随搓一小段随把塑料卷自前向后滚苫上,该卷塑料的开头和结尾要用木搓板拍压使之与混凝土粘,防上被大风刮起。

 

首先,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其次,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缓解降温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发挥作用,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塑性收缩。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 25℃。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最后,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3 效果检查

混凝土浇筑 28d 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联合对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未发现混凝土有害裂缝发生。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只要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注重混凝土原材料选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重视施工技术优化、加强施工过程重点工序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施工,采用测温法实行温控、强化混凝土养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坚持严谨、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减少温度应力,就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了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连载一|施工过程中,搅拌站如何参与才能减少由于施工不规范而造成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

来源:商品混凝土杂志2017年1、2期,原标题(特别策划:无有害裂缝的商品混凝土施工)


— — — — — — —更多热文点击下面标题查阅— — — — — — —

 砼课堂     砼杂志   砼标准

 试验室    环保站   粉煤灰

 标准参编            技术交底

广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