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课堂叶扬生:用智能机改变你的品饮方式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茶品牌研究(深夜课堂)第四期讲座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茶


叶扬生

乐泡品牌创始人



自我介绍

我出生在“北苑贡茶”故乡—福建建瓯东峰,成长在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求学于科学家摇篮—中国科技大学【紧邻茶学圣地—安徽农业大学】,工作生活在海纳百川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茶旅于硅谷洛杉矶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巴黎佛罗伦萨法兰克福拉斯维加斯,当然也遍访中国的茶区茶企茶人……眨眼间,人过中年,学茶涉茶也十四年有余。既命中注定“让茶叶激扬生命”,吾将上下而求索!!


(叶总的满腹学识,丰富的人生经历,认真的准备让小编开始对接下来的讲座有了无尽的期待!!)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茶

中国茶该如何改变?

各行各界都会受到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的影响,从茶的角度来说,我明显看到茶学的研究进展,包括从栽培学,制茶学和茶叶的营销,都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信息革命,进入互联网时代,对经济、、文化都带来深刻影响,当然茶产业也不例外。


同时大家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所以让茶配合现在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观念,是我们把茶传递给消费者的必须的思考。


中国茶时代

本人看了1906年出版的英文版冈仓天心《茶之书》,那个时候,日本处于大发展时期,冈仓天心研究了日本文化如何跟西方文化对接这个问题,其中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成就《茶之书》。这本书明确茶叶品饮方式的演变。在1906年以前,描述了中国的饮茶方式,那个时代中国茶是独步天下的。

唐朝,我们进入了精致化饮茶时代,那时候茶叶制作工艺比较原始,只有采用芽头制成茶才能符合品饮要求,茶叶非常昂贵,所以大部分茶叶的消费聚集到皇宫内。从唐朝开始,中国茶叶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的历程,因为盛唐时代,万邦来朝。


宋朝,皇帝宋徽宗把点茶艺这种品饮方式发挥到极致


明朝出了一个对茶叶贡献非常大的皇上朱元璋,他本来就是出身于底层的人,废团兴散,创制了泡茶艺,把茶叶的品饮方式跟民众结合得更好



整个从唐朝、宋朝到明朝,完成了中国茶叶普及的道路,唐朝主要是僧侣跟皇宫的人能够喝茶,到了宋朝绝大部分的士大夫阶层也能够喝上茶,到了明朝,真的将茶叶的品饮变成了大众化的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饮茶方式

工业革命在欧洲如火如荼,欧洲大陆兴起了茶叶消费,也走过从宫廷传教士到精英人士乃至民众的过程在一百年来,茶的消费出现三种方式


1、以袋泡茶为主的消费,到目前茶的消费方式还是以袋泡茶为主,成就了像立顿这样全球的大企业 


2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日本工业生产水平非常高,研究出不用烧水就能喝茶的方法,成就了当前在全世界也非常风靡的茶饮料的饮用方式。起初,日本民众也无法接受日本绿茶制成茶饮料,直到把中国福建的乌龙茶制成茶饮料之后,因为减肥减脂的功效,茶饮料得到了很好的普及。


3、中国的台湾在20世纪末的时候成为东亚四小龙,乌龙茶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品饮方式便捷化方面有一个在当前都非常好的方式,用飘逸杯来喝普洱茶,乌龙茶,这成了很多办公人士的首选。

中国茶要何去何从


全球最大的茶企业?

目前全球最大的茶企业是英国的立顿,一年的销售额30多亿美金,有人说“中国七万多家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

全球最大的咖啡企业?

从数据来看是雀巢集团1930年接受巴西政府的邀请,去解决咖啡豆产量严重过剩的危机,1938推出速溶咖啡产品,对这个咖啡的销量有非常大的促进,成就了雀巢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企业。

在1960年代,雀巢意识到了咖啡消费从速溶咖啡转变到了烘焙研磨现煮的方式,为了解决市场需求,花了二十年推出了NESPRESSO。

全球最著名的咖啡企业?

全球最著名的咖啡企业是星巴克,它现在的美誉度,连锁的品牌运营都非常成功。舒尔茨把星巴克从做咖啡豆,咖啡粉,跟相关咖啡有关的产品的小卖店演化成以咖啡的品饮的消费空间为主的巨大的全球化商业连锁。

全球第一家NSDQ上市的茶企业?

TEAVANA,上市不到一年就被星巴克收购。星巴克收购 TEAVANA想从茶水的体验方式着手创新。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要考虑中国茶目前在哪里?走向何方?当下做中国茶相关的人士要做些什么?当然首先照顾到商业利益,其次将茶叶价值跟社会意义结合在一起。



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之路

在这里我分三个角度来看十年茶产业的一些事件。依据波特竞争战略里略,在新的时代里面会产生的新的竞争模式,而不同的角色,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参与。


我第一个讲的就是寡头企业它拥有最大的社会资源跟资本资源,所以他的参与方式是通过收购兼并


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星巴克收购Teavana在这个行为上,其实他就公告了全世界:


1、茶市场巨大。每年有九百亿美金的收入,所以星巴克要踏足茶行业。

2、同时星巴克不满足泰舒茶(TAZO)这种袋泡茶的产品方式。虽然它每年有十亿美金的销售额,Teavana只有一亿美金。但是消费者方式也改变了。星巴克要去迎来未来的市场。

3、看好茶吧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在未来会引领消费者的选择


立顿的母公司是联合利华,虽然立顿每年也有30多亿美金的收入。联合利华也感觉到,市场已经在改变,大家都来到了一个精品茶的消费时代。所以,他会去收购一个只有几千万美金的销售收入的澳洲的品牌T2


所以他现在也把T2带到了英国,去开了一些门店,我们能够看得到T2在英国被认可程度还是相当高的。


龙头企业会去注意创新


第一个是雀巢,她旗下的Nespresso是咖啡胶囊产品。95年这个产品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如今是雀巢集团的当红明星96开始茶胶囊机的研究计划。通过了十年研发四年投产,在2010年底的时候,Special-T胶囊泡茶机在法国和瑞士上市,后来传播到欧洲八国。Special-T这个产品,目前已经在日本销售,在欧洲八国卖的也可以。


在右边呢,我们看到一个叫绿山Keurig胶囊咖啡的产品是有原因和意义的。所以我特地地取了立顿的茶叶,它也是装成这个胶囊的方式。然后放到机器里,简单一个按键就可以得到一杯立顿的茶。当然了,绿山咖啡的公司也跟全球超过四十多个品牌在合作。推出四百多款的胶囊产品,其中140多种是茶。


新兴企业


当然了,在整个茶行业里面,品饮方式改变,一些新的企业在进来。


包括乐泡,在08年的时候启动项目,10年推出产品,第一个产品就到了世博会的中心。我们不是茶叶制造商,只是把茶叶分装的一个模式。原料分装,提供服务,这是我们在干的工作。


我们注重原料的安全保障性,分装方式的单杯胶囊式,服务的数据式,智能式,互联网式,茶胶囊是多样的,便捷的,消费体验是超值的


我在这里罗列的三种方式的参与者。包括寡头企业,龙头企业和新兴企业。但我个人认为,往往都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在产品的很多角度上,新兴企业会带着更加新鲜的视角来进行颠覆式创新。



中国茶的优劣势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加快,因为信息流带动的各种需求,各种产品的分发方式不断在改变,包括我们的消费方式改变之后一定会让全球化会越来越透彻。

我思考了一些中国茶的优势,再结合了麦肯锡的一些观点。前面几年我在国内外跑得比较多,比较明确中国茶在国际上还有三种比较有共识性的优势


第一个是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很多老外对这样子的内容还是比较敬仰的


第二个就中国茶的多样性,我们也很清楚英国人能把茶种到印度斯里兰卡去,只有一个红茶,日本只有一个绿茶


第三个中国茶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加工工艺,在全球的认知里面的也还是一个高品质茶的代表。我在2013年伦敦的一个设计节上,当时的绝大部分来参观的都是在欧洲的一些设计圈里的人士。他们只要闻到中国的茶香,是那么的淡雅,都觉得喝中国茶是一个好的享受。


很多老外看到中国茶可能也甚至是一些中国的年轻人看到中国茶的时候。他也感觉有三个主要的困惑


第一个就是标准化,大家去买茶叶到底是买什么价格的,从产品上来说就比较难有一个标准化。


然后就是品饮方式这部分,品饮的便捷度是主要的问题。


最后对于大众消费者,安全性非常重要。



如何推广茶文化?

记得早年我跟孔子学院的一些老师交谈的时候有两个趣闻。孔子学院的老师给那些老外主要推广式的内容,第一个是教那些老外搓麻将。然后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把搓麻将当成一个不好的行为,你們为什么来教我们搓麻将。第二个就是教那些老外去包饺子。老外就说你们中国人不少都是跑到超市去买饺子吃,也不是自己包,他们也很难学会。


 结合上面的两则趣闻,我个人觉得把茶文化推广出去还是要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一个茶商,茶企,我想还是把我自己比较真实的一面去展现给普通大众。很多卖茶的回去之后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去摆弄茶具去喝茶。

所以第一便捷性比较重要

第二个要借鉴跟创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特别可以借鉴咖啡的发展途径。

那第三个就是无欲则刚。把食品安全、标准化等工作做扎实。



世界茶的消费

在茶消费里边有三个趋势。


第一个是品质升级我们去法国跟英国的茶叶店里,他们把原叶茶放到柜子里卖,价格较高,袋泡茶丢在前面和在超市里面,价格相对便宜。在美国的超市,就更明目张胆地宣传“whole leaf loose tea”整叶原茶的风味和多样性。


另一个趋势,在现在这个时代,可能大家也会不断的借用一些机器来辅助冲泡同我们日常生活用电饭煲、洗衣机、豆浆机一样。


最后一个趋势费用要大众化、普及化,也就是现在互联网发展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





中国茶的商业途径,我认为有两种模式。


一种像美国的星巴克的模式,通过消费空间的方式把最美好的交流属性呈现给消费者
国内目前茶香书香,因味茶还有很多的团队都在实践这种模式了。我预想这个模式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很好的发展,这是我看到一个欣喜的画面。


那第二个模式就是机器冲泡。其实绿山咖啡创始人就在想,我为什么离开我的家或者离开我的办公室跑到星巴克去买咖啡,还那么贵!所以他创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取得巨大成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自信是必然的,前面聊了那么多中国茶,中国茶的自信,也是必然的!但是在今天这个时期,说中国茶企的自信,我这些年还是没有看到有让自己很自信的一个理由。中国茶的商业机会,是否属于中国茶企?虽然我是存疑的,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现在的茶的商业机会,这是必然的,让我相信了一定有中国茶企的发展,包括星巴克的模式也好,用绿山的模式也好,应该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关于乐泡

乐泡,我们追寻三种模式。


从产业链的融合角度来说,我们不是茶叶的制造商,我们是茶叶的一种新的包装方式,类似于奶制品行业里面的利乐包装一样。


那从给用户接触面来说,可能更像是一个惠普打印机的耗材模式,根据需求,On Demand,怎么去喝一杯茶,然后去消耗相应的茶叶。


在整个策略上了我们想的是平台模式,像苹果手机一样帮大家打开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那中国茶我觉得可能也会要去开启一个智能茶生活的方式。


....

我个人对乐泡的看法有三点:


第一、学习绿山Keurig咖啡的方式,就像绿山和传统咖啡品牌合作一样,寻求与茶企业的合作,履行创新的过程。


第二、做商业要考虑社会意义。


第三、茶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履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使命。





....

我想借用浙大的一个校训,做茶也要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我们要有创新的内容,不管从个人还是企业来讲,都是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





提问环节

胶囊里放的是原叶茶还是茶膏?这个原料如何选择,标准化如何实施?

胶囊里边的全都是整叶的原茶。跟平时那些散茶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原料我们现在都是选了全国各地的茶叶厂家,去购买茶原料,我们只是简单的把它分装成一粒一粒胶囊。


在茶叶的标准化方面呢,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现在的很多高端名优茶,大家去做标准化是非常难的。但是在一些茶企,特别是大的茶企把一些产品做到标准化,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像我个人比较熟悉的武夷岩茶,在大红袍这方面他们基本上都是采用拼配的方式,把这个每年的口味做到相对比较一致的标准化。

叶总你好,我想请问一下茶市场胶囊的模式的发展有望打破星巴克的传说吗?

茶胶囊的模式和星巴克的模式其实是两个角度。在北美的咖啡消费,绿山的模式超越星巴克的模式是非常有可能的。目前茶胶囊的局面跟星巴克还是有差距的。


目前来说,作为茶胶囊的模式,因味茶的创始人缪钦,他从麦当劳的高管出来去做这么一个项目的时候就想到,我一定要有一个泡茶的机器,才能够在门店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出来。所以他也就寻找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泡茶机来做门店的一个标准化生产工具。


叶总谈到的:科技服务茶产业,以消费者为中心这个观点很棒。乐泡泡茶机,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是我们饮茶很大一个乐趣点就在于泡的过程及其韵味。如果以后类似机器普及面过大,那我们茶文化又如何传承?

关于茶文化,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是这个消费人群足够大了以后,即在文化的角度来说首先还是一个物质文化,还是一个现象的多多重复。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上,像乐泡机这样的方式,其实是能够帮助更多人来接触到一杯原汁原味的茶,然后会把整个茶消费的市场增量先做大。然后,有更多人喝上茶爱上茶,可能会去更进阶的去了解茶去学习茶,真的就是传播茶文化。

这个对传统的茶产业是否会有冲击?或者换句话说,茶源于中国,从传统文化中去理解,这和创新茶产业之间的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中国茶如何才能走出大的品牌藩篱?

传统茶产业在种茶,制茶方面比较成熟,但在消费者研究和对接方面还不成熟。比如乐泡,茶还是那种茶,但只是换了一种品饮方式,这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中国茶,让更多人体验到茶的美好。


品牌构建方面主要有三个角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美誉度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客户的满意度。


思考中国茶的品牌构建第一个是能让人喝到茶,第二个是让人喝起茶,第三个是让人喝得满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